咨询热线:400-9696-399

三步走 纠正脑瘫儿行走姿势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2-08-20   编辑:Dr.Eber

  脑瘫患儿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纠正行走姿势是很重要的一步,姿势矫正的越好,脑瘫患儿的生存质量越高,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患儿在保护下可以行走20-50米左右,行走时摔倒的次数相对较少,或是患儿在不需要保护的情况下可以行走,并且摔倒后可以爬起来继续行走的情况下,就可以纠正姿势。

  通过以下三步科学纠正脑瘫儿行走姿势:

  1、步距:

  孩子最初的步行特点是体干的侧屈,离开地面的一侧下肢出现原始性的屈曲动作,并且步行时骨盆没有回旋性动作,因为每一步的步幅很小,如果步距完成了,步宽也就纠正了,纠正姿势也就完成了一半。

  纠正步距分三步:

  第一步,治疗师刚开始在患儿后面,轻轻扶助下,语言刺激患儿向前迈大步,或是正坐在前面,在帮助下踩住左脚,使右脚迈大步;

  第二步,然后再踩住右脚语言刺激左脚迈大步。只在语言刺激下或是手指指点下使其向前迈大步。

  第三步,让患儿在手提示下迈出大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纠正步距、步宽的目的。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在刚开始时,患儿向前迈步,脚跟踩不住,治疗师不要过分的强调脚跟不要转动,只要把步距拉大,然后再控制脚跟。

  另外,在脑瘫患儿行走时,还要注意纠正上肢的不正常用力,腰直不起来或是挺肚子的,纠正时同拉着走时纠正一样。其次是内八字、外八字、内翻、外翻的纠正。

  2、步速:

  有些患儿的控制能力差,行走时,速度太快,甚至向前冲,这时候需要治疗师控制其步速,让患儿一步一步的行走,这也需要治疗师踩住患儿脚来控制。也有的患儿重心转移和平衡能力差,步距较小,提髋屈膝差,迈步困难,行走速度就慢,这就需要治疗师语言刺激患儿提高重心转移和行走平衡的能力,来提高行走的速度,其次再加强双手拉着走和单手拉着走。

  3、步态:

  步态是行走时的一个姿态,一个正常人的步态是:(支撑相和摆动相称)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重心转移到同侧,足跟离地,膝关节屈曲增大,足尖离地,足上提,膝关节最大屈曲,髋关节最大屈曲,足跟着地。

  要完成步行,需要有重心的转移,骨盆的旋转和骨盆的倾斜,还有上肢的摆动和躯干的旋转能力获得身体的平衡。而脑瘫孩子行走的步态都是全脚底着地,所以要想办法按以上的顺序练习,使机械的步态变为自然的正常步态。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方之,还可以通过以下训练方法来纠正姿势:

  1、摔倒后爬起:

  如果一个患儿在保护下和不保护下均能够行走,但摔倒后自己不能爬起来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行走,还是需要大人帮忙扶起,所以只有患儿自己能够摔倒后爬起来才能真正的放开胆量。训练方法:摔倒时,身体向前方倒,用双手支撑,不要向后仰,激发患儿自我保护意识。

  摔倒后好多孩子站不起来,先由原位到四点跪位,然后从四点跪位到蹲位,然后再语言刺激患儿两腿用力,脚后跟放平,头低下,臀部翘起,双臂掌握平衡,进而站起,如此反复练习。

  2、跨障碍物:

  训练目的:为重心的转移、拉步距和提髋屈膝能力提高。训练方法:治疗师在后面,让患儿躯干保持正中位,不要让其身体前倾或是向后靠在治疗师身上。患儿脚前放一木棍,语言提示患儿抬高向前迈步,迈出后,再提示患儿抬高避开障碍物回到原地,如此反复进行。如果一侧步距较小,提髋屈膝能力差,要练习对侧腿的肌力,重心充分转移到对侧,使两侧步距一样大小。

  3、过障碍物:

  应先从迈木棍或木板开始,慢慢把木板加高和增加宽度。以后在台阶上扶着扶手进行上下练习。一般痉挛型的患儿较难完成下台阶的动作,开始训练时,患儿一只脚在台阶上,一只脚在下面,语言提示患儿台阶上的一侧下肢用力,使重心充分转移到台阶一侧腿上,然后提示台阶下面的腿提髋屈膝向上迈,接着两腿同时用力,反复提示练习。

  其实,上下楼梯是一种变相行走过程,对行走时平衡、控制、协调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果走路不稳,最好不要上台阶,这样只能造成肌张力的增高,上肢不正常用力,导致不能行走。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