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家长参与多方合作 有效促进脑瘫儿康复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2-09-04   编辑:Dr.Eber

  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干预是防治脑性瘫痪及其康复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这包括对脑瘫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由于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康复预后的情况亦不尽相同。

  我们根据大多数大龄患儿的特点及实践中的经验,认为患儿的康复效果与患儿的体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在治疗中强调家长积极参与,是使脑瘫儿康复预后的良好保证。还要求社会各界人士都参与、协调合作,不遗余力地做好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工作。

  影响康复疗效的相关因素:

  ● <30周早产儿伴缺氧性脑损伤者康复疗效差,预后不佳;

  ● 核黄疸后遗症康复时期漫长;

  ● 年龄3岁以上的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疗效差;

  ● 严重的异常姿势反射ATNR,异常运动模式长期存在者预后不佳;

  ● 营养不良,体质较差,出汗较多,易疲劳儿康复效果差;

  ●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的脑瘫儿疗效差;

  ● 伴有癫痫,如婴儿痉挛症等预后差;

  ● 继发肌腱挛缩,膝反屈,关节变形康复时间长,效果差;

  ● 伴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或语言发育障碍者疗效差;

  ● 伴有视觉障碍(如视神经萎缩)者疗效差;

  ● 过度紧张、激惹严重的脑瘫儿疗效差。

  孙成彦教授强调,在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中,应遵循一些原则方能达到理想康复效果。

  1、主动运动:主要目的是增加肌力,使肌肉运动协调、增加关节稳定性。

  2、被动运动:主要目的是降低肌张力、拉伸肌肉长度、增大关节活动范围。

  3、诱导运动:主要目的是控制各关键点、感觉输入、感受器刺激等。

  4、运动感知与运动认知:在心理学层面而非仅在生理学层面对患儿的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矫治。治疗者应按照儿童的心理发育规律,尽量把动作设计与游戏相结合,使患儿在快乐中接受治疗。

  虽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很难完全消失,但正规的康复治疗会最大程度地减轻这种状况,发掘患儿的最大潜力。如:肌肉牵拉技术可以使距小腿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弓步姿势维持可以使臀大肌肌力增加等。治疗者应熟练掌握肌张力、关节活动度、肌力、肢体运动的范围、抗重力能力、运动时各部位之间相互协调程度的评定,找出主要问题,才能使治疗更有效。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