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脑瘫儿童从站立到行走的训练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4-05-22   编辑:Dr.Eber

  一般来说,正常的孩子10个月左右可以独立扶物站立,并开始了对重心移动、体轴旋转以及足底感觉的更深一步的学习与体验,并且能够综合以往的经验努力地维持立位姿势,充分的利用各种感觉,努力扩大自己在立位的活动空间;1岁左右多数能基本完成独立步行的学习,以后一些较细微的调整能力及高度的平衡能力会继续发育。

  而对脑瘫患儿来说则极为困难,其立位姿势有两种:一种为过紧张型,主要为阳性支持反应、迷路性反射等残留而使得髋关节内收内旋,尖足、膝过伸、骨盆不能维持中立位,患儿整体的姿势对线不充分,维持平衡能力差,缺乏屈曲方向的控制能力;另一种类型为低紧张型,立位时双足根部内侧负重,足尖部向上方跷起,髋关节极度外展外旋,骨盆缺乏控制,在整体的姿势控制与对线均不充分。

  而一个孩子要学会正常行走,就必须经历站立这个阶段,直立行走是人类抗重力伸展姿势达到的最高阶段,能否立位行走是脑瘫患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知道,维持立位的主要因素有头颈躯干四肢的控制能力、抗重力伸展能力、保护性伸展能力,各种姿势肢位的翻正反应、倾斜反应等。

  所以脑瘫患儿要想站起来,必须进行从仰卧到立位不同阶段的各种训练。立位保持训练先从坐位到站起开始,治疗师要为患儿选择一个适当的凳子,患儿坐上时双足底着地,膝屈曲90度,治疗师站在患儿前方诱导患儿身体重心前移至双足,使膝关节屈曲至大于90度后让患儿抬高臀部及躯干站起,治疗师双手可以借助于患儿双膝关节,以防止膝关节控制能力不充分突然出现屈膝现象。

  另外如果髋关节有轻度的内收内旋时可以随时矫正,当患儿站立起来后要注意防止其尖足的出现,如果有必要时可以借助肢具加以矫正。在站起的训练同时可以进行立位姿势的保持与重心移动训练,患儿在两个高低不同的台子之间进行搬运玩具的活动,注意双足原地不要移动,这样就可以诱发其出现躯干的旋转及重心的移动能力。

  立位时屈伸肌的强化性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师在患儿后侧,双手握住其膝部,然后使患儿重心前移,同时治疗师手掌要向前下方压迫,使其难以出现踝关节跖曲,这时指示患儿前方弯腰触地,然后再让患儿缓慢站起,在完成动作的同时,注意防止患儿双侧髋关节内收内旋和尖足的出现。

  另外还有重心在两脚之间移动的训练,让患儿双下肢分别跨在治疗师的一侧下肢的两侧,使一侧下肢向前迈出,治疗师的手从患儿后侧握住患儿髋关节下部,使其髋关节轻度外旋,并注意让其对侧肩向前,诱发出躯干的旋转,使重心侧方移动,同时也强化了足底感觉。

  正常人步行时,在前方迈出的同时,体重已向另一侧下肢移动并引起这一侧沿体轴向前方回旋,非负荷侧向后方旋转。当迈出侧下肢足跟触地时,这侧骨盆向后方旋转.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时可根据上方规律进行,先让患儿重心移至两脚之间轻靠在治疗师腿上,治疗师用双手从患儿双肩或胸部给以借助,使其体重向侧方移动,治疗师从患儿肩或胸部沿对角线方向施加压力,迫使对侧出现翻正反应,同时使体重非负荷侧后方轻度旋转,诱导其负荷体重侧向前方移动体重。

  对于痉挛型脑瘫,长期无法独自行走,但上肢运动功能尚可的脑瘫儿童,为了获得良好的模式也可以用拐杖、步 行器来帮助步行,通过下肢的运动训练,逐渐增强下肢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我们要教会孩子自己走要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目标定为2-3米处,这样可防摔倒或不良的姿势。当然,部分脑瘫儿童还需要矫形器帮助学习行走。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