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运动障碍型脑瘫康复治疗简介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4-06-20   编辑:Dr.Eber

  运动障碍型脑瘫其肌紧张多在随意运动时,从低到高来回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动摇性。不随意运动由近端到远端是本型的最大特点。本型头部调节差,呈非对称性姿势,眼与手协调障碍,有意向性震颤与姿势震颤,推拿时要注意控制全身的稳定性。

  而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主要特点是肌张力低下,抗重力肌发育障碍自主活动的能力低下,呈瘫软状态。推拿时宜给予稍强手法刺激如快速牵拉、挤压、推压、拍打、叩击擦刷等,以提高肌张力。

  对于婴幼儿期不随意运动型患儿治疗,首先要按照正常的运动发育促通,使之获得正常的姿势和运动。应保持正常姿势对称,减少刺激,固定中枢部,获得稳定性,同时对自律反应进行促通。头部的控制,抬头与头的控制能力是小儿发育的基础。

  俯卧位时的头部控制在小儿运动发育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的是诱发头部与躯干间的直线关系,使头部能在正中位上正常地屈曲与伸展,获得肩胛带和躯干的稳定性,提高上肢的负重能力及诱发出上肢的保护性伸展,抑制肩胛带内收、内旋及非对称姿势。

  患儿俯卧后,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右侧或左侧。一手向下向上拍患儿前额,另一手由头向尾部扫刷样触摸患儿背部,在促通脊柱伸展的同时,诱发患儿抬对;患儿俯卧位,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后面。用手扶住患儿双肩,将之抬起,使患儿从俯卧位到前臂支撑,再同时向下压。

  患儿俯卧位,治疗师位于小儿的后方。控制患儿的双手(肘-手),患儿的手应外旋,把患儿的躯干举起,促通脊柱伸展及头的控制;患儿仰卧位,治疗师位于患儿前面。抓住患儿双手知足,由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使其抗重力屈曲,同时,可促通腹部肌群控制能力的发育。

  患儿俯卧在三角垫上,双手支撑,治疗师于患儿肩关节处加压,并使患儿躯体缓慢地向左右方向移动,增加其上肢关节负重,提高躯体在手支撑位的稳定性。同时,可由家长或其也治疗师予以玩具逗引,诱导患儿主动抬头及头部的左右回旋;患儿俯卧于BOBATH球上,治疗师固定患儿的双肩或肘关节处,将球向前方移动,利用促通头部的矫正反应诱发肘支撑,抬头运动。

  另外还要注意对运动障碍型脑瘫异常姿势进行纠正治疗,其异常姿势首先体现在联合运动方面,即一部分肢体运动时,另一部分肢体或全身的肌张力同时增高;其次体现在运动的非对称方面,即患儿难以控制自己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一个动作需要做几次才能完成。

  往往动作起始于大范围,之后逐渐缩小运动范围;在姿势运动的起始阶段,其肌张力多突然增高。在进行纠正治疗时,我们要注意以单关节、局部选定的范围,进行有目的的分享动作,抑制多关节、整体,大范围的无目的姿势与动作。

  在对运动障碍型脑瘫异常姿势进行矫治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被动运动:将患儿某一肢体适度地反复牵拉,同时固定其他肢体,使全身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该方法的目的是使患儿肢体运动的感觉输入与整体静止状态及全身协调运动共同形成运动感知,并不断加以强化。所选择的肢体及体位可以由治疗者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和变换;二是主动运动:除增强患儿肌力训练外,更应该促通患儿的运动认知,使患儿能够区分整体与局部运动和运动顺序,即运动技巧的学习,实现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不应一味地进行增强肌力、降低肌张力等力学方面的训练。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