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脑瘫康复之反射性移动运动训练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4-06-23   编辑:Dr.Eber

  正常人为了站立与行走,下肢必须伸展,但对脑瘫患儿必须促通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胫后肌等各肌肉之间的生理收缩,使之互通协调,才能诱导出正常站立姿势,所以正确分析站立姿势,选择正确的促通手法十分必要。

  Vojta的促通作用,实际上是利用反射活动的连锁反射原理,因为一个刺激发动另一个反射,反射的效应又成为新的刺激,再次引起新的反射,使反射像链条样传递下去,使中枢与末梢之间建立起正常的协调刺激,是对每个运动姿势的促进,使之相互关联,赋活一个,传导一个,最好形成整体运动姿势,赋活正常种系发生的移动运动功能。

  反馈调节Vojta疗法反复强化刺激,可引起结果,又作为第二次刺激信号,经深部感觉传入中枢,如此反复刺激反复强化,可使正常的运动模式得到记忆与加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反馈调节达到反复学习运动的目的。

  时间与空间的叠加Vojta方法治疗脑瘫时,开始时间短,兴奋可能不完全、不明显,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和多个刺激,由于刺激时间和空间的叠加,即可引起阈值上兴奋,发生反射性传出效应,诱导出正常的移动运动,这种作用是时间与空间的叠加作用机制。

  移动运动Vojta疗法在一定部位给予刺激,可有收缩方向的改变,促进患儿由向心性收缩向离心性方向变换。如仰卧位支点在肩部,肌肉收缩向着肩部呈向心性,如改变这种方向,可使患儿取俯卧位,用肘关节缩向着肩部呈向心性,如改变这种方向,可以使患儿取俯卧位,有肘关节支撑,支点在肘部,肌肉收缩方向则向肘部呈离心方向,从而促进了移动运动的形成。

  Vojta法的主要适应症应该是异常姿势尚未固定化的中枢性协调障碍儿,但对年长儿也可诱发出相应的相运动。一面予以抵抗,一面让患儿记忆,只要患儿能配合,该法也可适用于年长儿。由于脑的继发性变性是在出生6个月至5岁发生,所以年长儿也不要超过3-5岁为宜。在继发性变性之前治疗,脑的器质性损伤小,功能障碍是可逆的,由于某些功能改善和激活,可防止脑的继发性变性,至少可使之减轻,因而易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Vojta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诱发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正常反射通路与运动模式,抑制异常反射通路与运动模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越早期治疗效果越好。因为患病早期尤其3个月以内,异常姿势尚未固定化,脑损伤的结果只是引起运动协调化的障碍。

  6个月以后脑损伤会产生继发性变性,使器质性损害更加明显。如果在继发病变出现前进行治疗,可以使机能障碍逆转、机能改善。这种机能改善又可防止脑的继发变性,因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该疗法的创造人Vojta博士在德国的康复中心工作期间,对脑瘫康复治疗产生极大兴趣。在实践治疗中,他发现对患儿训练给予压迫刺激及一定的抵抗后,患儿肌张力逐渐降低,如果连续给予抵抗时,各关节的肌张力还会降低,他认为这种情况不单是脊髓水平的反应,而且与脑干以上高级中枢有关。

  在给痉挛型脑瘫训练时观察到,患儿俯卧位时,小腿三头肌伸展,躁关节背屈,患儿头部伸展。如使头部背屈,踩关节跃屈,又形成尖足。这种现象绝不是局部反应,而是一种全身的反射运动。所以在纠正尖足时,只要在头部给予抵抗,防止头背屈,在足部给予抵抗,防止足跃屈,尖足就能被纠正。

  由此他设想,如果在运动的关键部位,如头部、脊柱上给予抵抗刺激,就能诱发出脊髓水平的反射动作,刺激越强,反应越强,在关键部位加强刺激做等长收缩运动,肌张力会逐渐降低,就可使脑瘫的异常姿势得到纠正,但是保持这种状态却较难,所以必须坚持治疗,才能保持这种效果。

  脑瘫患儿不能很快出现这种效果:需经过一定时间的诱导治疗才能出现。Vojta把肱骨内上髁、股骨内髁、头部等刺激部位互相组合,在一定的姿势下给予刺激,就会在四肢与躯干上反复地诱导出同样的运动,这种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也是一种移动运动,这就是形成反射性移动运动概念的起源。

  Vojta在治疗中发现,脑瘫患儿营养差,长年卧床,经常患肺炎而影响训练,对这种患儿,治疗前必须首先改善呼吸功能,为此他利用Kabat手法,使患儿呈仰卧位,做呼吸功能训练,当他刺激胸廓中部时,患儿的小腿能抬起,头向对侧回旋,出现向对侧翻身的动作,由此Vojta发现了反射性翻身胸部诱发带的刺激部位。

  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是Vojta疗法的核心,可以说Vojta疗法是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创造的治疗方法。1968年VoJta的专著问世,在神经发育运动功能的基础上,形成了Vojta诱导疗法,特别是他提倡早期诊断,提出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概念,由此对脑瘫开始了早期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脑瘫患儿的康复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减少伤残,促进患儿康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