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脑瘫系统康复遵循正常发展规律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4-07-17   编辑:Dr.Eber

  小儿脑瘫能否做到“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将来的功能结果,早期由于患儿还没有形成异常的运动姿势,康复训练的方法可以按照正常儿童运动发育的顺序来进行的。

  患儿每一个发育阶段的治疗重点都各不相同,但每一个治疗阶段相互之间又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家长在对自己孩子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时,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运动发育是处在哪一个运动发育水平上。

  一般来说,人类动作发展是依据神经及肌肉发展的成熟度而发展,动作的发展是与神经系统的发展平行运作的而神经发展则由较低等的脊髓神经逐渐发展至高等的脑中枢神经。婴儿的动作发展也由反射动作发展到成熟的有意义控制动作。

  如初生时口腔的吸 吞咽反射,到后来发展为成熟的唇吸和吞咽动作。四肢与身体的动作在刚出生时也是一种原始反射动作,而后经由发展,原始反射动作逐渐消失而发展出成熟动作,控制自主性运动的骨骼肌发展成熟后,婴儿才能做出自主控制的动作。

  同时,动作的发展有规律性存在,婴儿动作发展有一定的顺序。

  一是由头至脚原则,刚出生的婴儿头部的动作较身体其他部位活动频繁,直到神经系统成熟后,才发展到四肢及躯干的活动控制。

  二是由中心发展至周边原则,婴幼儿的动作控制是由躯干为中心点而向肢体未端控制渐次发展,例如婴儿先学会肩部控制,而后肘部,最后至手指控制,就是这个原则。

  三是由大动作发展至小动作原则,婴幼儿的动作乃先出现大关节动作,如肩部动作及髋关节部分的粗大动作,慢慢地发展引发出正确而精细的手指动作,每个不同动作的发展原则,均有一定的顺序,每个阶段的发展均发生在一定的时期中。虽然每个阶段均不相连,但每个阶段却会互相影响。

  患儿家长可按照正常儿童的发育顺序对早期脑瘫患儿进行头控制、双手支撑、翻身、坐位平衡、爬行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应着重于通过上述姿势训练来促进头、躯干及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预防肢体的挛缩和畸形。

  目前,国内外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大多采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手段与手法矫治相结合,它是脑瘫康复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我们的经验,脑瘫的康复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手段至始至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不正常用力,也就是用反劲。即该用劲的地方用不上劲,不该用劲的地方乱用劲。这是由于中枢神经传导失控,神经传出或传入与肢体肌肉的运动不协调,才产生不正常用力。二是异常姿势,不正常用力越严重,异常姿势越明显病情就越重。不正常用力和姿势异常成正比。这两个问题能够缓解,临床上就出现疗效,这两个问题能够解除,脑瘫就能康复。

  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恢复四个力。即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痉挛型脑瘫(约占脑瘫患者总数的60%)主要是平衡能力差;手足徐动型脑瘫和混合型脑瘫(占脑瘫患者总数20%)主要是控制能力较差;共济失调型脑瘫(占脑瘫患者总数的10%)主要是协调能力差。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是以小儿生理学、神经精神学和心理学为基础,采用运动疗法和肢体功能训练来实现的手法治疗,它是在传统导引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脑瘫的治疗必须是全方位的整体考虑,按小儿运动功能发育程序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并通过治疗医师双手在患儿身上作适当的手法来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

  这种训练是按照小儿发育程序来进行的,即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蹲起、上下台阶八大功能进行手法治疗,须按照由粗大到精细,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原则来进行。在纠正脑瘫患儿所存在的异常姿势方面,要通过手法使运动疗法与手法矫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康复训练。

  当然,在康复治疗前,应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除按康复常规评估外,还应按照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程序进行评估。这样既有对初期反射和自动反应的评估,又有以运动发育标志来划分阶段性评估。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