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脑瘫儿爬行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09-11   编辑:Dr.Eber

   脑瘫患儿的功能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过去相对无效或新形成神经通路的效率,即运用越多,效率越高;让原先不承担某种功能的大脑结构,去承担新的、不熟悉的任务,没有反复多次的训练是不可能的;足够的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感受群,因此,功能训练在康复中必不可少。

 
  爬行在婴幼儿动作发育中非常重要,爬行不仅可以促进全身动作的协调发展,为直立行走打下基础,而且可以较早的面对世界,增加空间的搜寻,主动接受和认识事物,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一般9个月的正常婴儿会爬,婴儿爬行运动的发育包括以下过程:臀比头高;下肢原地屈曲、臀头同高:两手支撑,胸离床;身体上部的前进运动,后爬;身体下部的前进运动从腹爬逐渐过渡到手膝爬行;规范的爬行,一般上肢与对侧下肢在对角线上交互伸屈爬行;灵活前进运动,可用两手、两膝,两手单膝,两手两足等随意爬行。
 
  爬行训练的目的:
 
  是可以促进下肢的交互动作协调对称。为独立行走打下基础。促使患儿重心前移,促使双手双膝同时负重。
 
  爬行训练的意义是:
 
  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独立行走的两个条件是:四爬的完成;站位动态平衡的完成。爬行运动完成标志着躯干回旋运动完成、骨盆的运动分离能力提高、骨盆离开床面上抬的抗重力能力的获得。促通向侧方的重心移动及双下肢的交互运动。
 
  爬行训练的方法:
 
  腹爬:患儿取腹卧位,两人立于孩子两侧,分别握孩子一侧前臂与小腿,然后做伸左侧,屈右侧交替进行的运动。不停的给予此模式刺激,给孩子一个正确爬行的固定模式;用刺激性手法刺激足跟,促使其爬行。
 
  手立位:两手立位;颜面向正面,上部躯体抬高,用前臂、手掌撑上半身体重的姿势。一定要把下肢压住,促上肢撑起身体。可利用滚筒来帮助上肢无力患者完成此项动作,或用枕头也可以,此动作的完成是锻炼孩子上半身的抬高,对以后站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
 
  3、四爬位:既双手、双膝、小腿前部、足背均着地支撑。颜面向正面,肘伸展,上肢与大腿同时垂直于地面。有两时立位转换为四肢爬行的正常动作。从右侧开始运动时,首先颜面向右上方,随着右侧骨盆转动,右下肢屈曲。其后颜面向左方,体重移行至右上下肢,左上肢伸展,最后形成两手、两下肢支撑身体。
 
  同时也可利用滚筒来协助完成,有一定支持力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推位刺激,使四肢能更平稳的控制身体。四爬位的斜方向体重移动,三点支撑平衡,先练习其左上肢抬高,向左上方抬起,颜面向左上方看,体重移到右上肢及双下肢,躯干扭转伸展,左右交替反复刺激,双下肢相仿,然后练习上下肢对称性伸展,形成四爬位,可使左上、下肢伸展,训练者辅助左肩胛及左骨盆下肢抬起形成侧位两点支撑,保持身体平衡,左右反复刺激对爬行奠定基础。
 
  4、爬行训练:训练者跨在患儿身上,两手支撑其肩部向左右移动,使其成爬行动作。
 
  5、高爬训练:由四爬位转换为膝立位的正常爬行运动模式,从右侧开始,头部顺时针方向稍扭转,伸展,继之躯干向同方向扭转抬起,右手离地面,然后左手也缓慢离开地面,使体重移到两下肢。要求是髋伸展,体重由两下肢平均分配而成膝立位。可给其肩、手部以支持来完成此项动作,如椅子等。
 
  在有一定平衡条件下,可左右旋转骨盆能更好地锻炼膝立位下双下肢及髋部的控制能力,可使其身体左右摇晃,来做单膝立位训练。此动作十分重要。单膝立位,可使一侧髋屈曲,继之骨盆向前方移动,继之移向左侧,右下肢迈出形成单膝立位。两手可放在训练者肩上。
 
  总之,脑瘫患儿因大脑受到损伤,从而妨碍了上述动作的完成,并且还会向异常态势发展,出现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此时,就需要对脑瘫患儿开展各种运动功能训练,即通过被动的刺激训练或者激发某诱发点,控制异常的反射,强制性克服那些不应有的姿势和动作,扶持其出生后就应会的动作,反复强化,从而有可能重建患儿的正常功能活动。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