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促通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09-23   编辑:Dr.Eber

   脑瘫康复中的促能目的是最大限度诱发患儿潜在的能力,以不妨碍自身行动为度,给予适当的刺激后,等待反应。如出现异常反应,应配合使用控制关键点手法。其中颈翻正反应的促通是首先用双手从仰卧位的患儿上方,将小儿头部慢慢扶起,会感到颈部周围肌群收缩性增强,之后一点点地减少支持。

 
  当收缩性波及到肩胛带、腹部,感到小儿的头部轻的时候,则可换手。用一手或只用指尖轻轻支持头部;另一手扶着患儿颜面,慢慢地向左石方向回旋:此期间须注意保持头至床的一定高度。颈旋,则会按肩胛带、上肢、躯干、骨盆带、下肢顺序而诱发翻正运动。
 
  就是说从仰卧位反正反应的促通可诱发出侧卧位、俯卧位,而且也可以能从俯卧位诱发到仰卧位体位来。但不是以被动操作使之翻身,而是通过促通头翻正反应以诱发肌的收缩达到正中位。
 
  对称性姿势、抗重力伸展活动,以及上肢和下肢的分离运动等正常儿发育协调模式,从而使患儿体验正常的运动感觉。临床上用于痉挛型及间断性痉挛不严重的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能促进患儿两手指向正中位和对称性姿势的侧卧位。
 
  痉挛型双瘫患儿,可学习下肢的分离运动(尤其是外展、外旋模式)。如支扶患儿下颌,另一手扶后头部向左右的一方回旋,此时当患儿以前臂支持时,回旋其骨盆,能诱发一侧下肢屈曲向前方迈出动作。假如下肢的屈肌痉挛性有增大趋势,则将患儿头携抱于两腋窝下,来诱发肩胛带的回旋。这是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远方操作法,协助其下肢的协调运动模式。
 
  对以上臂支持的俯卧位小儿,一边诱发上肢伸展位支持,一边回旋躯干,诱导成为长坐位(伸腿坐)。继续来回转头,使两手支持体重;回旋躯干,使骨盆从床上拾起成四爬位。
 
  自四爬位保持患儿的下颌和后头部,慢慢地使体重移向后方,抬高髋关节和躯干的抗重力伸展活动而成膝立位。然后,治疗师移到患儿侧方,两手保持头部,使体重一侧移到膝上后,再向反对侧回旋头,自由的下肢抬向前方而成单膝立位。治疗师保持着头部,患儿换为向前方位置,向前方迈出的一侧下肢以足底来支持,逐渐地伸展髋关节和旋头诱导成为两足底来支持体重立位姿势。
 
  这样的一系列动作从头的立直反应为基础,促通诱发出各种肢位。这种手技不限于头部,也可以选肩肿带、骨盆、上肢、下肢,针对患儿症状来使用;此外,还可以利用身体对身体的翻正反应、头对身体的翻正反应、迷路性翻正反应,上肢伸展反应,以及平衡反应的手技促通自动反应。
 
  总而言之,促通是能使患儿获得有主动、自动反应和动作技巧的手法。在促通之前或同时,应先用抑制的方法下降痉挛性。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地利用抑制-促通手法来使患儿有正常的肌张力、动作模式、翻正反应及平衡反应。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