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小儿脑瘫治疗之上田康复疗法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09-29   编辑:Dr.Eber

   脑瘫康复中重要的运动疗法是根据运动神经生理学原理,在逐步总结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活的,其宗旨主要是阻止原始反射和异常姿势,促进正常的平衡,姿势反射的发育;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功能,改善肌肉的协调能力和张力,以达到正常的自主运动的能力,其中由日本医生上田总结创造的上田疗法就中其有十分有效的代表疗法之一。

 
  脑瘫康复中的上田法认为挛缩以及过度紧张是元凶,否认挛缩是按照头尾方向发展,认为挛缩是从末端开始的,向中枢方向进行;手是过度紧张造成病态的姿势,而去除手足过度紧张成为治疗的先决条件。上田法对痉挛型脑瘫的康复可以在室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抑制异常姿势,防止关节挛缩变形的目的,对恢复患儿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上田法属于物理学疗法的范畴,是根据相反神经兴奋与抑制的网络理论,认为姿势、反向运动活动的完成,是依赖于正常完整的相反神经兴历与抑制网络的作用,即神经兴奋主动肌收缩的同时,由于相反抑制抵抗受到抑制而弛缓,以此调节着正常的运动功能。
 
  当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时,脊髓的相反神经兴奋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表现为相反神经支配障碍。如果抑制不足,主动肌收缩的同时拮抗肌也收缩(对抵抗肌抑制不足),即发生痉挛型脑瘫。如抑制过度,主动肌收缩的同时拮抗肌弛缓(对拮抗肌抑度),则出现运动过剩的手足徐动型脑瘫。
 
  所以健全的相反神经支配是保持正常姿势与运动的基础。上田认为脑瘫就是由于相反神经支配障碍,存在异常兴奋回路所致。上田疗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抑制异常相反神经兴奋与抑制的手法,抑制异常回路,调节相反神经兴奋与抑制,从而达到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的目的。我国从1988年开始将此疗法用于治疗脑瘫,在临床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脑瘫上田康复疗法主要包括颈部法、肩-骨盆法、肩胛带法、上肢法和下肢法5种基本方法,以及颈部第2法、骨盆带法、下肢第2法和上下肢对角线法4种辅助方法。
 
  1、颈部法
 
  患儿仰卧位,治疗师站于头部后方,以右侧颈部法为例,术者右手抬举患儿右肩甲离床约30度,左手轻旋患儿左侧头面,使头面向右作最大回旋,越过肩峰数厘米为好。保持三分钟(因人而异,适度保持)。左侧再进行一次。效果:增加颈部活动范围,降低颈部、躯干肌痉挛。矫正非对称性姿势。改善呼吸功能等。
 
  2、肩-骨盆法
 
  我们以右侧为例进行介绍:患儿仰卧,术者两人,每方向保持3MIN。术者一立于患儿头侧,一于右侧。术者右手托患儿右肩背部向左侧扭转躯干,左手固定左肩。另一术者左手托起患儿左侧骨盆逆时针回旋,右手固定患儿左腿。患儿左下肢屈曲位,髋关节90度,右下肢伸展位。回旋度随治疗进度增加,不可一步到位。
 
  肩-骨盆法的效果:降低躯干的过紧张肌肉张力;矫正躯干、骨盆的非对称性姿;促进腹部、胸部肌肉活动,改善呼吸功能;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增加四肢的 自发运动;促进平衡功能,保持平衡能力等。
 
  3、肩胛带法
 
  患儿俯卧位,术者用右手包绕患儿左手,使患手拇指内收, 屈指握拳,肘屈曲50~70度置于腰部。术者右手托住患肘稍离腰背部屈曲内收,使肩关节充分内旋,肩胛骨浮出体表。不宜快速内旋肩关节,要在三分钟缓慢达到最大内旋位。术者用力要稳,不可晃动。效果 :肩胛和上肢肌肉紧张降低;肩胛和上肢关节活动 范围扩大;上肢 运动功能提高;下肢 肌肉紧张降低 。
 
  4、上肢法
 
  上肢法由三部分组成:屈曲相保持3MIN ;屈曲相和伸展相交替15~20回;伸展相保持3MIN。患儿仰卧位。两侧可同时治疗。 屈曲相 患肩关节中间位,肘关节最大屈曲位,术者左侧手握患儿的拳,拇指呈直角贴于患手,食指环过手背不使患手伸开,保持腕关节最大位的掌屈。
 
  患者的另一手托住肘部,保持前臂最大限度的内收位。伸展相 患肩关节外展、外旋、伸展位,术者一手固定肘部保持伸展,一手固定手部保持腕关节背屈、五指伸展,前臂旋后。 术者通过变换手法,使屈曲相和伸展相交替。
 
  上肢法的效果:上肢整体肌张力降低;肘关节的伸肌和屈肌的紧张降低;上肢关节可动域扩大;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上肢的异常姿势,变形被矫正。
 
  5、下肢法
 
  也由三部分组成。下肢法要求左右对称的肢位同时进行。需要双下肢同时治疗可用下肢第2法。患儿仰卧位。 伸展相 患儿轻度屈髋屈膝,术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托住患儿足跟内外踝处,左手置于足背,双手抬起下肢,使足跖屈。
 
  同时患者屈曲相髋膝关节最大限度屈曲位,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前部,使足关节内翻、背屈位,拇趾伸展位。 变换手法,屈曲相和伸展相交替15~20回。
 
  下肢法的效果:降低下肢肌群的张力;下肢关节的可动域治疗后立即扩大;下肢功能急剧提高;矫正下肢异常姿位、变形。
 
  6、辅助手技
 
  包括颈部第一法、骨盆带法、下肢第二法、上、下对角线法。
 
  1)颈部法
 
  患儿仰卧位 。治疗师以右手拇指食指按托患儿下颌,将颌向上方抬起逐渐使颈椎过伸展,左手固定后颈部。效果:减轻颈的过伸展,颈容易向前屈曲;身体后弯和角弓反张减轻;颈容易左右回旋;肩关节容易屈曲、内收;促进腹肌活动、改善呼吸功能;口腔周围肌肉过紧张降低,提高口腔功能。
 
  骨盆带法
 
  患儿仰卧位。髋关节屈曲90度,膝关节最大屈曲,治疗师两手紧握患儿股骨内外髁处,慢慢用力按顺时针回旋大腿,达到髋关节最大的内旋位。效果:髋关节周围肌肉的痉挛降低;施行后即可增加髋关节的可动域。
 
  下肢法
 
  由三部分组成。
 
  保持右下肢下肢法伸展相,左下肢屈曲相肢位3MIN;
 
  下肢屈曲相,左下肢伸展相3MIN;
 
  一侧单腿伸展相时另外一侧呈屈曲相,交替0~20次。
 
  4)上、下肢对角线法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痉挛型较重,可上下肢同时治疗的地方,优点可减少治疗时间,减轻患儿因治疗时间过长而产生的恐惧感和不合做,主要也由三部分组成。两名治疗师参与治疗。
 
  右上肢屈曲相、左下肢伸展相保持3MIN;
 
  接着右上肢和左下肢屈曲伸展 动作交替0~20次;
 
  再将A肢位保持3MIN。做左上肢和右下肢。要求治疗 师动作要有节拍,两治疗师可以喊数来进行。
 
  总之,在我们的临床实际运用上,脑瘫康复上田法尤其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效果更明显。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