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如何科学应对疑似脑瘫儿童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11-19   编辑:Dr.Eber

   在对疑似脑瘫儿进行早期诊断时,首先要注意小儿的姿势。新生儿时期,在仰卧位时如果双下肢过度伸直,而且双上肢屈曲,手握得很紧,常常是痉挛性四肢瘫痪的表现。正常新生儿俯卧位时,两膝关节应屈曲或半屈曲,臀部抬高。如双下肢伸直,属异常。痉挛型脑性瘫痪小儿在新生儿时期还常表现为活动减少,尤其两手很少活动。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小儿,由于内收肌紧张,不易分开双腿,表现为换尿布困难。

 
  3个月以后的小儿如果两手紧握成拳(拇指紧握在手掌中)属异常。如一只手能张开而另一只手紧握,则紧握的一侧不正常。脑性瘫痪的小儿俯卧位时还往往表现为抬头困难。 正常小儿在3~5个月时,躺在床上常常会将两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着双手。脑性瘫痪的小儿在这个年龄阶段无这种动作。
 
  正常小儿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而脑性瘫痪的小儿7、8个月以后往往还不会坐。将共强扶成坐位时,双下肢呈屈曲状,膝关节处不能伸直。即使扶成前倾位,松手后仍向后倾倒。扶小儿腋下使其成直立位时,髋及膝过度伸直,甚至交叉成剪刀状。
 
  7、8个月以后还不会爬行也是脑性瘫痪常见的症状。正常情况下爬时应双上肢交替向前移动,双下肢也交替地伸、屈。如果爬时只是上肢活动,下肢没有伸屈运动,象兔跳那样,则常是下肢瘫的表现。
 
  正常情况下,1岁(甚至2岁)以内小儿分不出左利或右利。如果经常只用一只手(即使是右手)去拿东西,常是偏瘫的表现。6个月以上小儿还可以做蒙脸试验。小儿仰卧位,用一条手帕蒙在其面部,正常时,他会很快用手将手帕扯掉;按住其一只手,则会用另一只手去拉扯。分别试一下两只手,不会拉扯手帕的一侧属异常。
 
  如果婴儿面部经常出现做怪样的表情,或吃奶时不容易找准乳头,或常有节律性的吐舌动作,或吸吮、吞咽困难,注意是否为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
 
  少数脑性瘫痪的小儿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此型常合并小头围,关节活动范围增大,但膝反射增强,此点可与其他肌病引起的肌张力低下鉴别。
 
  在询问病史时,如果发现下列情况,则更应警惕:(1)早产儿,特别是明显的早产;(2)低出生体重儿;(3)出生时或新生儿时期有严重缺氧、惊撅,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或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
 
  脑瘫瘫痪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将大为改观。如果在临床上发现孩子以上介绍的这些体征,应进一步做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明确诊断。
 
  一般来说,脑瘫重症患者5-6个月时即可发现,而症状较轻者一般要到1岁以后才被发现。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有很多脑瘫患儿已经进入了正常化。脑瘫康复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国外有专家认为生后2周即可诊断,6个月前做出诊断,对以后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时机。
 
  如何科学应对脑瘫是我们长期研究的重点。我们发现,脑瘫治疗除了要强调早期开展之外,还要坚持手术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尤其是发病率最高的痉挛型脑瘫,最科学的治疗是康复→FSPR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康复的原则。片面地强调某一方法如何神奇,或者某一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一劳永逸的功效,都是不客观的,不讲科学的。
 
  研究证明痉挛性脑瘫是因为大脑皮质中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失去了对脑干网状结构中抑制区的始动作用,使与抑制区相拮抗的界化区兴奋性增强,致使其所支配的肢体肌张力增高。在参与肢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神经后根中的Ia纤维起主要作用,是导致痉挛的“祸根”。
 
  FSPR手术就是密切结合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经过仪器测定,寻找出这类“祸根”,然后有选择地将其切断,有效解除肢体的痉挛状态,降低过高的肌张力。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脑瘫二期手术。
 
  目前康复加手术的脑瘫科学方法,有效治疗解决了从4个月婴儿期到成年期的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心理康复全程治疗问题。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