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小儿脑瘫国际分级标准是什么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2-05-22   编辑:Dr.Eber

脑瘫又称为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小儿脑瘫由于复杂的病因和漫长的康复训练给治疗带来了重重困难。许多的患儿家长对脑瘫的分型并不了解,只是一味的寻找治疗的“神方”。殊不知,脑瘫首先应该做相关细致的检查,明确病因分型治疗,后期才能根据分型后的脑瘫患儿的患病级别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系统准确的治疗,有的放矢。

脑性瘫痪根据最新的国际标准可分为三型:

1、痉挛型:最常见,约占脑性瘫痪的 75%左右,多数是因早产和缺氧,使脑皮质的活动中枢受损所致。

2、共济失调型:这一类型多见于出生正常的儿童,可认为是小脑病变,小脑是调节身体平衡的部位,这里受伤,就会引起运动感觉和平衡失调,患儿不能走路,想抓东西也抓不住,伸出的手颤抖不已,这种类型的脑性瘫痪一般发现较晚。

3、运动障碍型:

1)扭转痉挛:扭转痉挛和痉挛型脑瘫发病原因相似,也主要是因出生时早产、窒息、缺氧、发热等诸多原因而引起的核黄疸,使大脑发育不全而引发的肢体肌张力增高,头向一侧后下方扭,上肢向后侧扭,下肢向外侧扭,语言发生改变,发音为‘喉音’等,也是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间歇持续收缩造成的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态的症状。

2)舞蹈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为孕妇。脑炎、白喉、水痘、麻疹、百日咳等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偶可引起本病。

3)手足徐动型:所谓手足徐动型是指手指和脚趾的活动异常,如抓空状,或慢慢弯曲,或抓拧,或张开。不仅是手足,有的连头、脖子、直到躯体,也做同样的动作。这是因为脑底神经核受损而引起的疾病,多半是核黄疸所造成。在婴儿时期,父母认为是他是肌肉松驰,多在生后第二年左右出现徐动症。

“小儿脑性瘫痪 ”指的是出生前到生后 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性瘫痪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很精确的描述程度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将运动障碍程度分为 4级。

一级:活动不灵活,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如行走、登梯和用手操作不受限制。

二级:手指活动受限,日常活动受到影响,但仍能独立行走和握物。

三级: 5岁以前不能行走但能够爬或滚,不能握物但能扶物。

四级:丧失有作用的运动功能。

如果按活动度及登楼梯的情况将运动障碍分成 4级:

一级:无运动障碍,能自如活动及登梯。

二级:轻度运动障碍,活动受一定限制,登梯时有些困难。

三级:中度运动障碍,活动明显受限,或需用助行器。

四级:重度运动障碍,使用助行器也不能独立行走。

还可以按活动度将运动障碍分为三级:

轻度:能独立行走,但登梯时可能需要助器。

中度:活动受限,需要助器。

重度:不能活动,需要轮椅并且需要他人推动。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