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小儿脑瘫的检查评定与治疗分析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4-07-30   编辑:Dr.Eber

  在小儿脑瘫的临床诊断上,对疑似脑瘫孩子进行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的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检查可判断孩子神经发育与动作发育水平,在辅助脑瘫病情确诊的同时,还起到指导康复训练的作用。

  1、原始反射评定

  一是紧张性迷路反射:患儿头取正中位,上,下肢伸展,仰卧位时头后仰,全身伸肌张力增高,呈"伸展模式",俯卧位时头前曲,四肢屈曲,全身屈肌张力增高呈"屈曲模式"则为阳性,3-4月消失。持续阳性可阻碍小儿正常的运动发育。

  二是紧张性颈反射(TNR):①ATNR:仰卧,头居中,四肢伸直,将小儿头转向一侧。阳性表现为面朝向侧肢体伸展,枕向侧屈曲,3-4月消失;② STNR:俯卧,头颈尽量前屈和背伸,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背伸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则为阳阴性。5个月左右转阴。若TNR持续存在则可影响小儿四肢运动发育,平衡能力及抬头。

  三是握持反射:刺激患儿手掌侧,引起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该反射2-3个月消失 。

  四是交叉伸展反射:仰卧,头居中,让一侧下肢屈曲,后伸展,阳性表现为另一侧下肢则与之相反,该反射1-2个月消失。

  2、自动反应评定:自动反应评定包括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及保护性伸展反应。

  一是翻正反应:又称调正反应是小儿头和身体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小儿头颈,躯干和肢体立即恢复到正常姿势和体位的反应,它包括颈旋转翻正反应,迷路,立直反应及躯干翻正反应等

  二是平衡反应:又包括倾斜反应,坐位反应,立位平衡反应。可通过FUGL-MEYER 评定法了解患者的平衡反应能力

  三是保持性反应:抱住小儿腋下,使他向高处向下接近桌面,小儿出现双上肢支撑床面反应,该反应于6个月出现。

  我们提倡的小儿脑瘫科学康复治疗之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促进正常的运动感觉发育,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因为婴幼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早期发现运动异常,早期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从现在的医学观点看,及时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受损的脑细胞,使孩子获得最好治疗效果。年龄越小,受损脑细胞的可修复性越大。但如果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这些孩子的康复就比较困难了。

  另外,早期科学治疗可以促进脑瘫患儿损伤的大脑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功能得到有效的代偿,在患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不断成熟分化,产生新的功能,并逐渐形成各种功能的专一化。

  脑瘫的治疗是长期细微的工作。脑功能的恢复,正常姿势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一部分患儿通过几周的综合治疗,临床获得明显的改善,但是一定要坚持,不然恢复的肌体功能会倒退到原来的状态。

  从目前的临床统计来看,近8成的脑瘫患儿是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的,但是在这儿要强调一点,脑瘫的科学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只依靠某一种单一的手段是不科学的,也是无法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

  比如痉挛型脑瘫患儿在2岁半之前应坚持正规康复,防止肢体畸形的发生;到2岁半至6岁这个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段,首先通过FSPR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进行治疗,稳定、有效的降低过高的肌张力、解除痉挛,再判断是否需要脑瘫二期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即CP-MMA手术)进行肢体的矫正治疗。

  脑瘫手术完成之后应继续长期规范化的康复,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时一定要因人而异。由于每个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和潜在能力不同,治疗师和家长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做到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当患儿不能很好地按计划完成训练项目时,应及时检查原因,重新制订适合患儿的训练计划。注意所有的训练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患儿的实用功能,为他以后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