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小儿出现反射异常应警惕脑瘫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11-30   编辑:Dr.Eber

   当正常小儿1个月时被人扶成直立位时,小儿能竖头,4个月直立位时将小儿躯干向左右倾斜时头能保持正中位;而脑瘫小儿不出现此反射。

 
  正常4~5个月小儿扶成坐位时,如突然向一侧倾斜其躯体时,能伸出上肢,做支持躯体的姿势,而脑瘫小儿不出现此动作;8~9个月的正常小儿能引出“降落伞反射”,而脑瘫小儿不能引出。此外,脑瘫小儿各种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或不出现。
 
  一般来说,脑瘫小儿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而痉挛型脑瘫小儿的深反射(膝反射、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跃或亢进,有时还可引出踝阵挛及Babinski征。
 
  1、Moro反射:即拥抱反射,正常小儿生后即出现,6个月时消失,如生后3个月内不出现或生后6个月后仍不消失均属异常,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活跃,但若肌张力极度增高时,此反射也可能引不出。
 
  2、交叉伸展反射:小儿仰卧位,按住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并刺激此侧足底,出现另侧下肢先屈曲后伸展的动作。此反射生后即出现,正常情况下1个月后消失。若2个月后仍存在,支持脑瘫诊断。
 
  3、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1个月以内明显,4~5个月时消失。脑瘫小儿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此反射的存在阻碍了患儿翻身动作的发育。例如当患儿向右翻身时,头转向右侧,但随之右臂外展伸直,以致不能向右翻身。
 
  4、握持反射:正常情况下2~3个月逐渐消失,痉挛型脑瘫时持续时间延长,手经常呈握拳状。
 
  总之,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则表现更为复杂,即使单一种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而一旦在婴儿出生后发现其存在反射异常的情况存在,就应高度警惕小儿脑瘫存在的可能性,尽早带孩子至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与诊断。
 
  虽然脑部的损害有些是不能完全恢复的,但脑瘫并非全部都是“不治之症”,婴儿出生后到大脑发育完全需要2.5-3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进行适当治疗,大多能逐渐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我们应该采用综合的、医学的、社会的、职业的、教育的和其他措施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减轻致残因素的后果。临床实践证实,脑瘫治疗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神经科、儿科、骨科、康复医疗等。
 
  我们首先应该针对每个脑瘫患儿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病情发现的第一时间就进行多学科的康复训练,如果有一些问题影响到了康复训练或影响到小孩的生长发育就要进行外科介入,然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该是终生的,早期应该加强康复训练,后期应该由患者自主进行康复训练)。
 
  目前来说大多数脑瘫儿童都是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的,但具体的手术方法很多,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也尤为重要。很多患者会直接选择矫形康复的方法,在手术后很短时间内会造成畸形复发,痉挛仍然存在。
 
  外科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是2.5岁-6岁,但并不是所有的脑瘫都可以做手术,脑瘫患者大约有超过一半的人可以做手术。其中痉挛型、手足徐动型、混合型是可以运用外科介入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宜用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FSPR术),降低过高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状况;对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我们可以进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术(CPS术),可以起到改善患者在语言功能障碍、流口水、上肢功能不灵活等方面症状的作用。
 
  当然,术后的康复训练是疗效的保证,手术解除了肢体痉挛,目的是为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脑瘫治疗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的合作配合与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快更好在达到改善功能治疗脑瘫的目的。
 
  正常情况下,脑瘫患儿在术后三天起就要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各种康复训练,首先要进行双下肢的被动运动,家长或康复师也要鼓励患儿进行主动肌运动及关节活动。我们要让患儿及家长认识一点,成功的外科手术只是脑瘫治疗的开始,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才是提高及恢复其潜在功能的重要保证,这种康复治疗应长期坚持。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