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了解脑瘫症状做到早期全面康复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4-03-18   编辑:Dr.Eber

  很多父母由于不够重视或者不了解小儿脑瘫方面的有关知识,对患有脑瘫的孩子出现的一些早期表现没有留意,直到出现了明显症状才来就医,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我们知道,正常婴儿出生后会出现许多先天的本能行为,称为"无条件反射",如果缺失或出现异常,就可能是宝宝患脑病的信号了。也就是说,如果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以下这些反射异常反应,就应高度警惕是否罹患小儿脑瘫。

  1.吸吮反射 只要放点东西进宝宝口中或者按压齿龈后面的上腭部位,新生儿就会开始吸吮,这种现象称为吸吮反射。若新生儿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提示脑内病变;若亢进则为饥饿表现。

  2.觅食反射 把小宝贝放到床上,你用手指碰他一侧嘴角,他的小嘴就转过来;你的手指绕着他的嘴继续移动,他也会转头追踪。这种像小动物觅食的动作,称为觅食反射。觅食反射在出生后3-4个月消失。不过,7~8个月大的婴儿睡眠时也还会出现这种反射。其意义与吸吮反射相同。

  3.握持反射 用一个小棒碰新生儿的手掌,他就会把小棒紧紧抓住。这种反射在出生后4-6个月消失,如果继续存在,则将妨碍手指的精细动作发育。

  4.拥抱反射 将新生儿放在桌上,重击其任一侧桌面,新生儿就会四肢外展伸直,数秒钟后四肢又内收屈曲,犹如拥抱动作。随后新生儿面部紧张,在双臂放松时发出哭声。这种反射是检测新生儿神经状态的一项最重要的指标,任何突然的强刺激都可以引起。一般做这种反射时,婴儿的双手会同时上举,假如只举一手而不举另一手,则表明不举手的对侧大脑半球发育不太正常,或臂丛神经损伤,或有骨折;如根本无反应,则为大脑发育异常或有颅内出血。拥抱反射3~4个月消失,5~6个月仍有此反射则提示有弥漫性大脑损害。

  5.迈步反射 扶住宝宝直立或平躺时,宝宝的脚掌接触到什么物体,他就会做出迈步的动作。到2-3个月此反射就消失了。几个月后再出现迈步动作就跟本能的迈步反射不是一回事了。出生后即无该反射或长期存在则为异常。

  6.巴宾斯基反射 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宝宝足底外侧缘时,他的骄傲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此反射最早可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出生后8~9个月或最迟在1岁半前消失。因这种反射是由法国神经科医生巴宾斯基发现的,故得此名。两岁后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脑部受损害的表现。

  上述反射如果该出现时没出现,该消失时没消失,则表明脑发育不正常。如果你觉得孩子某些特征不够明显,不好判断,就该请专业医生进行检查诊断。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脑瘫治疗的时间越早,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后遗症越小,但

  小儿脑瘫虽然病变在脑,但病情会累及四肢,其症状复杂多样:可伴有智力底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所以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也是一门综合性复杂化的学问,并非像治疗普通疾病那样光靠某种单一手段:吃吃药、打打针、开个刀就能解决的,而要综合多种手段方可见效。

  另外要强调一点,理想的脑瘫治疗康复年龄是患儿生后6个月内就开始,在其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仍有极在可塑性之机进行治疗刚康复效果更佳。在小儿脑瘫确诊最初,就应该让患儿接受全面的康复治疗,

  目前临床上运用的效果较好的脑瘫手术有脑瘫一期手术(FSPR术)、脑瘫二期手术(CP-MMA手术)、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CPS手术)及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术,就必须根据患儿不同情况有所区别。

  比如痉挛型脑瘫患儿,最适宜的手术为FSPR术:以降低过高的肌张力及缓解肌肉痉挛;而手足徐动型脑瘫则应选择CPS手术,以改善大脑的功能、增强智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降低肢体的肌张力(尤其是上肢)等。

  在这些外科手术之后,我们还应根据患儿具体的下肢异常情况选择针对性的脑瘫二期手术,可以达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站立姿势及改善步态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是整个脑瘫康复治疗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将贯穿始终。由于每个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和潜在能力不同,康复师和家长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做到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需要提醒一句,小儿脑瘫的康复必须长期坚持,因此不能只依赖短期的住院治疗,许多康复治疗还需要在家庭里完成,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在医生指导下纠正不合理的训练方式。另外,也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阶梯式的康复。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