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东方网】近20年,他先后帮助20000余名脑瘫患儿重获新生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9-06-14   编辑:Dr.Eber

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的孙成彦,近二十年来先后帮助了二万多名脑瘫患儿获得新生。这位副教授,现任上海市浦南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天使专家”等荣誉。

据悉2016年他组织发起并成立全国首个服务于肢体伤残及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医生集团——上海壹博医生集团。擅长脑瘫,脑和脊髓外伤、脑卒中、脑出血后遗症引起的肢体畸形和肢体僵硬欠灵活状态,顽固性疼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在脑瘫外科和康复治疗领域,在国内率先采用多学科合作方式,主张脑瘫规范化治疗三部曲,并提出脑瘫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理念,建立了庞大的脑瘫患儿资料库,可为脑瘫患儿终生随访提供科学依据。

脑瘫“多学科合作”治疗的先行者

脑瘫患儿病变部位在脑,症状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言语障碍等,是一种复杂的症候群,临床分型很多,不同类型的患儿症状表现与治疗方法迥异。

目前国内有很多学科在开展脑瘫的诊疗工作,如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康复科等,不同学科思考角度不同,对于脑瘫患儿的诊疗建议往往从单个学科角度出发,比较局限,导致目前我国脑瘫患儿的治疗出现治疗方式混乱、无统一标准、碎片化治疗等问题。

由于疾病症状的复杂性以及介入学科的多元性,孙成彦博士早在2000年初期就深刻认识到,没有统一的治疗理念、没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很难解决脑瘫患儿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如肢体痉挛、关节畸形、步态异常及心理问题等),从那时起,他便带领团队开始了早期国内关于脑瘫“多学科合作”治疗的探索,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成长,获得海内外病患的良好口碑。

脑瘫“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理念的倡导者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对于这些运动功能存在缺陷的脑瘫患儿,手术只是治疗中的一部分,康复训练往往需要贯穿于患儿治疗的始终。孙成彦博士团队临床发现,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单纯一味去盲目追求康复或手术,患儿的治疗周期与获得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何在确保疗效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患儿治疗周期,通过大量的病例对比分析,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脑瘫患儿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理念。

脑瘫围手术期康复不同于传统意义康复,主要包含术前康复与术后康复两个主要方面,对于需要手术的脑瘫患儿,如何尽快康复出手术所需要的条件,对于手术后的患儿,如何衔接不同阶段的功能训练内容,孙成彦博士团队的脑瘫围手术期康复针对不同类型患儿给出了明确定义与指导。

为了脑瘫患儿康复的续贯性,完善患儿从“外科手术-机构康复-居家康复”的闭环服务,孙成彦博士带领的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同步引入远程医疗载体——壹博云康复,可为患者提供远程视频复查与家庭康复指导,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脑瘫围手术期康复理念的普及。

热衷公益,筑梦童行

治疗脑瘫需要有慈悲之心,不然技术只会成为牟利的工具!孙成彦博士告诉我们,对于加盟他们团队的医生,第一条要求便是热衷公益、积极参与脑瘫患儿公益事业。作为团队带头人,孙成彦博士曾以个人名义捐赠近百万元用于支持家乡及部分贫困地区脑瘫患儿的救助治疗。从2009年至今,他曾带领团队核心专家深入浙江、江苏、四川、山西、湖北、东三省、内蒙古等多个省市参加公益义诊,筛查适合治疗患者,公益足迹累计数十万公里,成功为千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使他们拥有了全新的生活。

公益之路远比想象中要艰难,受各种观念影响(如担心手术、经济贫困、对疾病认识不足等),还有很多患者并未得到很好地救治。孙成彦博士认为,无论多难,都要坚持把公益义诊做好,将这种帮助他人、充实自我的成就感和病患的认可度化为不断前行的动力,争取带领团队未来造福更多的脑瘫患儿,帮助这些可爱的“蜗牛”宝宝实现站起来、走起来的平凡愿望!

本文来源东方网,原文链接http://news.eastday.com/s/20181023/u1ai11921240.html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