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偏瘫专题 >

偏瘫治疗 无康复不手术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06-23   编辑:Dr.Eber

  偏瘫是对脑卒中的通俗称呼。由于脑卒中患者多半表现为半侧身体活动不灵,故常形象地称其为偏瘫,中医称之为中风、半身不遂,西医则称之为脑血管病、脑卒中。我们功能神经外科所针对的偏瘫还包括脑外伤、脑和脊髓手术后并发症、脑炎脑膜炎、中毒等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脑损害后导致的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流涎、吞咽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感觉认知功能障碍、癫痫、情感障碍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脑血管的病变,导致脑组织出现病损,表现口眼歪斜,手脚不灵,说话不清等症状。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上就有“中风”的名称及记载。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其主要的特点是超过60%的偏瘫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及肌腱、关节的挛缩畸形。

  偏瘫病人的肢体锻炼是康复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偏瘫的肢体长期不锻炼,肌肉就会逐渐萎缩无力,甚至产生足下垂、关节强直等畸形。通常在急性期病情稳定后,可根据病情开始功能的恢复训练。其一般可分三个阶段。

  1、初期锻炼阶段。这一阶段,病人处于恢复早期,偏瘫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是由别人帮助活动肢体,包括上下肢肩、肘、腕、手指和髋、膝、踝部及脚趾每个大小关节,目的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

  具体方法是:如病入仰卧时,借助枕头使偏瘫侧的肩关节拾起,肘伸直,手握毛巾卷,髋关节微屈和内旋,以及用脚托板防止足尖下垂,防止被褥对足背的压迫;左手握病人拇指,右手持握其余四指,缓慢地拨开拇指与合并的四指,静止几秒钟;左手握病人腕部,右手扶托病人的四个手指,做腕关节屈伸运动15-20次;站在病人偏瘫一侧,一手轻握病入手臂肘部上一寸处,一手握其腕部,做肘关节屈伸运动15-20次;同做腕关节一样,活动病入偏瘫的踝关节;一手托扶患侧足跟,一手轻扶病人膝盖,做膝关节屈伸练习15-20次。此外,再进行上、下肢肌肉按摩、推拿,一般每个肢体约5-10分钟,全身按摩不超过30分钟。

  2、过渡锻炼阶段。这一阶段,瘫痪肢体开始有活动的动作,但没有力量来完成主动运动,如坐和站等。此时,除坚持第一阶段的肢体锻炼外,病人应在他人扶助下坚持锻炼翻身,练习坐位平衡,再改在坐椅上进行;在他人帮助下练习以支撑为主的站立,和借助物体移动脚步,锻炼瘫痪侧下肢的肌力、关节运动,并使瘫痪侧肢体逐渐锻炼到能主动运动。

  3、主动锻炼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走路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病人应做主动运动,如扶物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和踏步等,逐步过渡到独立站立、慢行、跨门槛、上下楼梯等,上肢可进一步练习手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如梳头、拍皮球等。

  需要注意的是,偏瘫的肢体锻炼是随着病情逐步稳定好转由被动到主动的运动锻炼,因此每次锻炼的时间应由短而渐长,不能过累,并应有人在旁保护,运动量应适应病人的身体状况,切勿急于求成。当然,在偏瘫病人坚持肢体功能锻炼的同时,也要牢记手术的重要性。

  因为在长期临床的康复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偏瘫后的痉挛状态通过药物及手法康复并不能良好的解决,且存在单纯康复和药物治疗后的反弹复发的问题。而通过FSPR(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过度增高的肌张力、而且不易反弹。鉴于肌张力增高和挛缩畸形之间明确的因果关系,所以只有解除了过度增高的肌张力后再进行畸形的矫正,才能够确保矫形术后畸形的不复发。因此,典型的痉挛型偏瘫患者适宜接受FSPR手术治疗。

  概而言之,对于在偏瘫治疗中,我们发现传统治疗手段存在治疗理念技术落后、治疗手段不全面、治疗的碎片化、治疗效果不稳定,反弹复发的问题。因此,自2002年开始,我们开创性的将脑瘫治疗新技术应用于具有高度类似发病机制的偏瘫治疗,并提出了“手术、康复一体化、个性化”的偏瘫治疗新理念,开展FSPR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肌张力肌力调整术、肉毒素治疗、巴氯芬泵植入术,良好的解决了痉挛、流涎、畸形等问题。

  所以,对于脑瘫的治疗,应坚持无康复不手术的原则,即将康复与手术进行有机结合:手术治疗偏瘫的主要作用是有效的降低过度增高的肌张力,解决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肌腱、关节的挛缩、肢体的僵直及关节活动不灵活;而手术后早期的针对力量的康复训练显得尤其重要,中后期增加步态训练及平衡训练,以使患者重获运动的功能。

  而针对非手术的偏瘫病人,尤其是脑卒中病人,康复是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个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在脑卒中后的一段时间内,脑组织可塑性很强,通过康复,神经组织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正确的功能代偿。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