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偏瘫专题 >

脑卒中后为什么会出现痉挛?该怎么解决?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07-16   编辑:Dr.Eber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我们常通俗地称之为偏瘫,发病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为痉挛、肌力减退以及各种主动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受损等。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慢性运动障碍,是以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增加,伴有腱反射活跃,这种腱反射活跃是由于牵张反射的兴奋性增高所致。

 
  目前,偏瘫痉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痉挛与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发生紊乱有关。谷氨酸( Glu) 至少兴奋N2甲2D2天门冬氨酸(NMDA)等5种受体,受体激活后引起神经元迅速、持久的兴奋效应,从而引起肢体痉挛状态。γ-氨基丁酸( GABA)早己被认为是突触前抑制的媒介物。
 
  巴氯酚(Baclofen) 对痉挛的治疗作用即是通过与GABAβ受体结合,抑制钙离子流入前突触,并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来缓解痉挛。有人认为,脑内Glu与GABA的比值可能与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有关,此比值可作为反映大脑神经元的整体功能-兴奋或抑制状态的参数。
 
  脑卒中后,大约65%的病人出现肢体痉挛,虽然适度的痉挛是有益的,但是一旦过度则是有害的,痉挛可妨碍对患者的护理,使患者出现疼痛,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阻碍病人康复进程,导致病人康复时间延长。因此,偏瘫肢体痉挛的治疗十分重要。对于偏瘫痉挛的处理,我们多采用跨学科、多专业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目前我们在临床上建议,对符合条件的偏瘫患者开展FSPR(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肌张力肌力调整术、肉毒素治疗、巴氯芬泵植入术等多种手术,手术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有效的降低过度增高的肌张力,解决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肌腱、关节的挛缩、肢体的僵直及关节活动不灵活,这样良好的解决了痉挛、流涎、畸形等问题。
 
  运动功能实现的四个要素包括:肌张力、解剖结构、肌力、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手术可以解决过度增高的肌张力及存在的挛缩畸形的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肌力和运动控制及平衡的能力,因此,手术后早期的针对力量的康复训练显得尤其重要,中后期增加步态训练及平衡训练,以使患者重获运动的功能。
 
  而针对非手术的偏瘫病人,尤其是脑卒中病人,康复是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个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在脑卒中后的一段时间内,脑组织可塑性很强,通过康复,神经组织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正确的功能代偿。一般情况下,脑卒中病人在发病后5天、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2周至3周就应该启动康复治疗。
 
  国外最新观点认为,脑血管病康复应从急性期开始,甚至在发病后第二天就可以配合康复训练。专家特别建议说,脑血管病人家属千万不要把病人能自己动手做的事全部包办,更不能让病人长期躺着不动,应积极配合医生开展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发病后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和康复训练,具有潜在恢复功能的神经组织会萎缩或者出现病理性代偿,例如出现痉挛,这些都会加重瘫痪肢体的功能损害。因此外伤、卒中后的3个月内的康复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功能非常重要。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