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偏瘫专题 >

脑溢血后的康复机制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11-25   编辑:Dr.Eber

   脑溢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

 
  脑溢血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经实验和临床观察的证据表明,大脑在损伤后在结构上或功能上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朔性,从而使其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可塑性是生命机体所共有的。既结构和功能上,生命机体能够适应已经发生变化的现实环境;中枢神经受损后,通过残留部分的功能重组以保持或适当保持原有的功能,以新的方式取代已丧失的功能。同时,特定的功能训练在此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
 
  脑溢血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与同侧支配的理论有关。国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一侧上肢的前臂和手指的运动是受对侧大脑半球支配的,但上肢近端的活动可受同侧大脑半球所支配。
 
  脑溢血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丰富的感觉(视觉、听觉等)刺激对患者大脑皮质相应区域的神经细胞功能有促进作用。受到活动训练的动物,其大脑皮质颞叶和枕叶经过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增多。认真执行精心制订的康复计划,且取得较满意的结果时,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可塑性。
 
  在发生脑溢血后即提供多种积极的康复措施,可较好地调动神经损伤的修复潜力。功能性电刺激能引起中枢性神经营养增加。这些神经营养因素可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轴突的生成,促使末端突触再生。损伤后反应性的突触生成,对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意义。据观察,早期进行康复活动,恢复性的突触再生似乎比反应性的突触增生更为明显。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