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脑瘫的科学防治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3-01-31   编辑:Dr.Eber

  小儿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围产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别外还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在2%至3%之间,此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脑瘫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并以围产期的发生率为最高。预防脑瘫发生,应紧紧围绕这三个阶段开展工作,并把预防的重点放在围产期上。在孩子出生前,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尤其要重视婴儿出生时的情况,因为研究证实,在分娩过程中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此,临床上一定要尽力做到预防婴儿早产、难产,并做好早产儿及难产儿的各项处理。

  当宝宝出生后也不可掉以轻心,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及时处理新生儿黄疸;预防颅内感染及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的颅内出血;避免脑外伤等。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要及时住院治疗,彻底治疗原发病,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后遗症甚至不留下后遗症。

  另外在上述疾病的早期、在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在治疗其主病的同时要积极进行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这是预防小儿脑瘫和减轻病情的有效方法。

  对有经验的医生来说,小儿脑瘫能在3个月前就作出诊断,这也就是早期发现。当宝宝生后1个月内,其眼神、哭声、头颅五官外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功能状况。但由于孩子的运动功能尚未充分表现出来,很难判断是否存在运动障碍。出生后1~3个月,随着孩子运动的发育,我们可以从孩子姿势、肌张力等方面观察到是否存在运动障碍,这时结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详细的运动评估可以判断小孩是否为脑瘫。

  需要提醒的是,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是很典型。在新生儿期患儿可能仅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减少,动作协调性差、经常出现呛奶。但有经验的医生通过系统的体格检查,如做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检查已经能够作出诊断了。

  总之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运动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脑瘫孩子如果能在6个月内发现并及时治疗,就是很好地抓住了脑瘫早期治疗的机会。

  0至6岁是脑瘫儿的黄金康复期,如不在早期进行恰当的功能康复,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就会固定下来,所以应当在患儿得到确诊之后立即展开康复训练。比如发病率最高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他们均有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通过各种运动训练手法能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变形,降低肌张力,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消除或改善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被动到主动,由静力控制到动力控制,由借助控制到自我控制。训练融于游戏之中、音乐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患儿训练的兴趣。同时家长也要有信心、恒心,持之以恒坚持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当患儿长至2.5岁至6岁期间,只要符合手术指征,就可以安排其接受FSPR术(即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以便为一步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FSPR术是目前为止针对发病率最高的痉挛型脑瘫最为有效的术式。通过对脊髓神经后根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如果手术之后患儿还存在足内翻、剪刀步等肢体畸形的话,还应配合各类矫形治疗。当然,在实施FSPR后也应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从而保证康复疗效。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