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痉挛型脑瘫康复同时勿忘手术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4-01-13   编辑:Dr.Eber

  长期研究发现,引起痉挛型脑瘫肌肉痉挛根源主要就是脊神经后根异常,产生这种异常情况的元凶就是脊髓神经纤维(la纤维)异常,从而使患者肌张力增高、身体僵硬、肢体痉挛瘫、运动功能障碍,最后直至肢体残疾。

  脑瘫患者由于大脑皮质中上神经元受损伤,失去了对抑制区的始动作用,使易化区相对作用增强,致使其所支配的肢体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下肢出现僵硬状态。在参与肢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神经后根中的la纤维起主要作用,是导致肢体痉挛的"祸根"。

  要降低痉挛型脑瘫过高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切断la纤维是关键所在。目前脑瘫FSPR术,即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是能够切断la纤维,解除痉挛的正确有效方法。FSPR手术密切结合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在脊髓神经刺激仪、肌电图仪的监测下把患者身上异常的神经纤维有选择性地部分切断,有效解除肢体的痉挛状态,降低过高的肌张力。

  总之,脑瘫治疗的原则是是必须坚持手术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痉挛型脑瘫必须坚持康复→FSPR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康复的原则),片面地强调某一方法如何神奇,或者某一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一劳永逸的功效,都是不客观的,不讲科学的。

  目前我们多建议符合手术指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在2.5岁至6之间接受解除痉挛的脑瘫一期手术(FSPR术),而脑瘫二期外科手术(MMA术)一定要在充分解除痉挛的前提下同时或分期进行,否则,不可避免复发的可能性,长期疗效不佳,使手术失败。

  在此提醒一点,要注意痉挛与肌张力过强的区别,肌张力过强时的阻力包括动态成分和静态成分,动态成分为肌肉被动拉伸时神经性(放射性的)因素和非神经性(生物学的)因素所致的阻力,静态成分则是肌肉从拉长状态恢复到正常静息状态的势能,为非神经性因素。

  神经性因素表现为肌肉运动单位的活动由于牵张反射高兴奋性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痉挛、折刀样反射和阵挛皆属此类;非神经性因素则表现为结缔组织的弹性成分和肌肉的黏弹性成分的改变,尤其是肌肉处于拉伸缩短位制动时。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因神经因素造成肢体处于异常位置,并由此导致非神经因素的继发性改变。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张力过强时神经性因素和非神经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痉挛与肌张力过强并非同等。

  所以痉挛型脑瘫患者表现为牵张反射异常;紧张性反射的速度依赖性增加;腱反射异常;具有选择性,并由此导致肌群间的失衡,进一步引发协同运动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阵挛、被动运动阻力增加、运动协调性降低。

  临床实践发现,婴幼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如果在早期即发现脑瘫儿童的运动异常,早期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在早期就按照小儿运动发育规律,及时对脑瘫儿童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循序渐进地促使他们产生正确运动。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儿童的痉挛的肌肉难以和骨骼的生长同步,便会形成各种进行性畸形。及时在康复训练地基础上对脑瘫儿进行手术干预,可以避免畸形的发展直至造成过重的残疾。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