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脑瘫运动功能康复同时配合手术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4-09-22   编辑:Dr.Eber

  坐、立、行等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运动功能,但是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却是一件难事。因为大脑受损,他们往往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些内容,因为小儿脑瘫痪患者多有不正常的肌肉张力及感觉异常的现象。但是,具备这些基本的运动功能却又是人类达到正常生活自理的基础,所以运动功能对脑瘫患儿来说是很重要的。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抑制手法就是操作关键点,可以使其有正常的感觉输入,并使这些输入传出的正确神经路径,获得正确的动作形式。在康复训练中,康复师要操作脑瘫患儿身体的某些部位(即控制关键点),可以抑制挛缩和异常姿势反射,也能促通正常姿势反射。

  这些训练部位最初都位位近体部,随着治疗的不断推进可以慢慢向周围移行,并随之减少操作点和量,同时还逐渐增多患儿自己的主动运动,训练过程中,可以针对患儿的具体病情,分别使其在仰卧位、俯卧位、四爬位、立位等各种体位中运用上述手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康复。

  我们知道,正常儿童的坐位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腹部和臀部肌肉来完成,而脑瘫患儿不能自己坐,就不可能自己站起来,百坐位为向立位发育过程中的中间姿势。我们在对脑瘫患儿进行坐位训练时,让患儿两腿劈开跨坐在康复师的大腿上,一手扶持,一手按住患儿躯干的下部来训练躯干的垂直面直立位。

  当然,也可让脑瘫患儿练习自己坐,康复师从后侧握住患儿两侧骨盆,使患儿的重心向各个方向移动,调整患儿骨盆、腰椎向各个方向倾斜,同时腹肌得到充分的收缩,以训练患儿坐位躯干的调整能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脑瘫儿童进行站立训练。我们知道,正确的站立姿势是正常行走的基础,在对脑瘫患儿进行站立训练时,需要教会其综合运用腹部、腰部、臀部、腿部及足部肌肉的力量,将支持上半身重量的重心线放在两腿之间。因为立位重心高,落在足底的狭窄支持面上,就需要有非常高度的立位平衡。

  而从站立到行走体现了一个从静止到运动的变化过程。步行时需要两足交互的迈出,需用一侧腿支持体重,所以不会单腿站立的患儿是难以行走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在接受完FSPR术之后,经过适当的调整之后就可进行步行训练了。

  因为这类患儿自身难以做出交替伸腿的运动,训练时康复师或家长可握住仰卧小儿的足部练习交互的髋、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动作,同时有利于四爬位或高爬位的手足交互运动的完成。

  当脑瘫患儿最初的迈步训练可以是被动的,康复师可站在患儿的背后,让患儿的背部紧贴自己的身体,双手握住患儿上臂近腋窝处,然后用自己的腿推动患儿的腿慢慢朝前迈步,使患儿体会迈步的感觉。

  当然,脑瘫治疗科学原则是坚持手术和康复相结合,除了坚持康复训练之外适时介入手术也是必须的。如果是发病率最高的痉挛型脑瘫的话,就应坚持康复→FSPR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康复的原则。换言之,片面地强调某一方法如何神奇或者某一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一劳永逸的功效,都是不客观的,不讲科学的。

  FSPR术(即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是脑瘫一期手术,有效克服了传统SPR主观经验切除神经后根的缺陷,在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多导联电生理监测仪监测和分析拟切断神经的种类与数量,使切除神经的比例达到了量化标准,实现了定位与定量切断脊神经后根的目的。

  FSPR手术解除痉挛疗效显着,不复发,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术后不会造成患儿瘫痪,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首选,其效果最为直接显着。

  FSPR术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脑瘫的二期治疗--即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手术(CP-MMA 术)。某些脑瘫患者虽经比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但肢体仍然发生挛缩或畸形,尤其是对于年长儿再用训练等物理疗法将很难发挥效果时,CP-MMA 术手术就成为矫正畸形、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有研究资料表明FSPR术可以解除患儿髂腰肌、绳肌等部位的痉挛,使髋膝关节活动度增大、自主控制能力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正确坐位的建立及维持。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了FSPR术对术后的康复训练有极大的帮助,而且术后要加强针对抑制挛缩和异常姿势反射方面的康复训练。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