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疾病知识 >

脑瘫患儿的治疗误区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2-06-18   编辑:Dr.Eber

  “小儿脑瘫的治疗一定要科学规范,切忌步入误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瘫中心孙成彦教授前不久刚为一位7岁的来自福建三明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海洋施行了FSPR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跟离断术)。据海洋的父母介绍,这男孩小时候常常不明原因的哭闹不休,在翻身、走路等方面也表现得比较差,但因为他是一位早产儿,他们一直觉得可能是先天不足,身体比较差所以才比同龄人发育得慢一点,直到情况一直没有改观,直至三岁了还不能正常说话、走路时才有些着急抱着孩子去了医院,结果诊断下来为脑瘫。此后的海洋的父母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儿子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但却一直毫无转机。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四年,直至2009年的六月份,海洋的父母听人介绍找到了孙教授,才明白自己之前根本没有找到对路的治疗方法,白白耽误了四年的宝贵时机。孙成彦教授根据小海洋的痉挛情况,择日为其施行了手术,但也告诉海洋父母术后必须配合相应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大的改善。其实,如果海洋的父母能在当年立即安排孩子接受正确的手术治疗与康复训练,那么海洋现在的状况一定恢复的不错了,这是比较遗憾的。

  脑性瘫痪的表现是小儿发育过程中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同时可伴有视听感觉、行为、智力的异常。但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未成熟脑组织的可塑性,随着他们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完善,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完全可以使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他伴随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这需要医务人员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掌握高危新生儿的异常征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上海华山医院脑瘫专家孙成彦教授提醒各位家长,对待小儿脑瘫,在治疗中切忌走进误区,要注意以下方面:

  1、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2、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3、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4、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5、家长将患儿“治愈”的希望寄托在手术治疗上,而忽略了术后的康复训练,造成一部分患儿功能改善不明显或“复发”。

  6、有一部分中重度脑瘫患儿的家长,只单纯地对患儿寄希望于功能训练、装配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而忽视脑瘫患儿普遍存在的肌肉长期高度痉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延误了进一步功能改善的机会。

  7、有些医务人员强调运动训练可以代替一切;另有医生则过度夸大手术的“有效性”;也有的医生不分原由让就诊的脑瘫儿童都做高压氧治疗等单一的治疗。医务工作者对脑瘫患儿应该科学掌握脑瘫康复治疗的原则,要针对不同患儿的不同病情,做出有针对性的全面、系统的康复计划。

  对于早产儿,出生时有窒息史、出生后有病理性的黄疸儿,要进行密切的追踪观察。如发现3个月以内小儿易惊、啼哭不止、睡眠困难、吃奶无力、吞咽咀嚼困难、听到声音或在体位变换时出现拥抱样惊吓、哭闹、自主活动减少,以及哭闹时头和身体向后打挺;4~5个月时小儿头仍竖不直,眼睛不会追视物体,不伸手取物;6~8个月小儿仍不会独坐等上述表现时,家长应及时带小儿就诊。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