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疾病知识 >

通过外科手段干预多型脑瘫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2-07-04   编辑:Dr.Eber

  脑瘫(脑性瘫痪的简称)又称脑性麻痹,是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障碍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视觉、听觉、表达及行为感情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症状较多,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表现:新生儿往往有不明原因的尖声哭叫、睡眠过多或过少、吮吸无力、吞咽无力、易受惊吓等;婴儿期更为明显,婴儿期刚症状更为明显,患儿的运动功能与智力行为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的正常孩子。

  根据患儿全身肌张力状况,临床上将脑瘫分为五种类型:1、痉挛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2、手足徐动型;3、弛缓型;4、共济失调型;5、混合型,既有痉挛的症状,又有手足徐动或共济失调的表现。

  临床总结:多型脑瘫外科手段可以治疗

  根据目前的临床治疗总结,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及混合型脑瘫是可以运用外科介入治疗的。如痉挛型可以运用FSPR术进行治疗(就是通过对脊髓神经后根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脑瘫患者的肌肉痉挛并非局限于单个肌肉,往往表现为多个肌肉或肌群痉挛,而该手术就可以达到全面调整肌张力的作用,且可以长期、稳定、有效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可以用颈动脉周围神经网剥离术,改善了患者的语言、流口水、上肢功能不灵活等症状,取得了一定疗效。手术拆线后患儿就应该马上进行康复训练,大约90%的患者都可以达到独立生活。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超过6岁的脑瘫儿童康复难度就会增大,因为脑细胞发育基本成熟;同样病情的一个儿童在3岁前康复,能恢复自食其力;6岁以后再康复,一般只能达到生活自理。

  脑瘫的诊断与治疗必须强调一个“早”字

  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但有些神经细胞在一生中并未全部使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突触。正常情况下,只有部分突触经常受到刺激,阈值较低,呈易被使用的活化状态。而相当一部分突触的阈值很高,不易被使用,处于“休眠”状态。受到反复刺激后,这些突触和神经环路,会重组一个神经细胞功能集团的网络系统。

  人体有些部位的脑组织具有多重功能特性和许多神经环路,它们和中枢神经各部同时参与活动,一旦承担某种活动的主要脑区受损,其功能可由未受损的其他区域替代和代偿。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脑组织各部位功能尚未专一化,一般约到6岁后,神经系统各位功能才发育分化完善。这些为脑功能康复的潜在基础。

  脑瘫患儿的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如未能在早期得到准确诊断及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就会固定下来。同时,由于运动障碍还会造成肌腱挛缩及骨、关节畸形等二级损害,相关缺陷未能及时治疗也加重了智力障碍。这些因素使患儿学习新的正确姿势和运动模式就更为困难,但婴幼儿特别是婴儿的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恰当,可获得最佳疗效,这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机能有关。

  目前国际上认为脑瘫婴儿出生6个月后即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最佳。因为脑瘫是一个综合病症,有其整体性,所以脑瘫儿童的恢复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部性的,只有全方位的恢复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脑瘫患儿往往影响到多方面的发育,所以康复越早越好。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