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偏瘫专题 >

肉毒素注射治疗偏瘫的优化性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08-31   编辑:Dr.Eber

   脑卒中偏瘫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及肌腱、关节的挛缩畸形,从下肢来说,具体表现在一些患者患侧步长、跨步长、步频明显减小,步宽增大,步速减慢;步态周期延长,双腿支撑期时间和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延长,单腿支撑期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缩短。

 
  偏瘫患者患侧小腿肌肉EMG 信号减弱(腓伸肌群、腓肠肌内侧群、外侧群),踝关节背屈、跖屈、外翻肌力弱;踝关节步行时支撑、动力差;踝关节运动学曲线为单峰样(V 型)曲线。结论 足下垂、内翻影响患侧下肢的触地、负重支撑,迈步拖曳、重心后移、向前移动动力差、膝反张等。这是我们从运动学、 动态关节角度和动态肌电图三个方面,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全面三维步态分析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同时,我们发现,如果在偏瘫痉挛早期给予小腿后群肌肉牵拉、局部肉毒素注射结合腓骨长短肌、胫前肌肌力强化训练是纠正足下垂内翻、改善的偏瘫步态的优化治疗方案。临床上我们曾对一些中风偏瘫后发生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的患者进行过肉毒素注射配合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2.85%,这就表明肉毒素结合康复治疗对缓解偏瘫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有显著疗效,为康复训练创造肌肉松弛的有利条件,便于进行关键的功能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在此先要了解一下,何谓肉毒素。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具有中断运动神经的传导,使肌肉松弛的功能。肉毒素的诞生始于1895年,E.Vrmengem教授从腐烂的食物中成功的分离出了肉毒杆菌,后来又发现了肉毒素,经过漫长的研究实验,1973年有学者在著名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份肉毒素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后来他们在志愿者体内注射肉毒素,治疗痉挛性斜视并获得了成功。
 
  1978年肉毒素被正式研制开发成功,被投入临床使用,在治疗肌肉痉挛、角弓反张、脑瘫、斜视等方面都取得了极佳的表现,1989年,A型肉毒素被美国FDA认证,正式批准为新药。直到今日,肉毒素还依然在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所以肉毒素的发现和使用时间都比大家耳熟能详的玻尿酸要早上好几十年。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临床发现,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偏瘫后的痉挛性问题效果极好。当A型肉毒素注射进体内后,作用于肌肉内的神经肌肉接头处,它进入突触前膜,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达到减少肌张力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生的神经末梢可以重新支配肌肉,肉毒素的作用就会消失。
 
  偏瘫患者注射肉毒素后仍需进行长期规律的功能康复训练,这样才能取得治疗效果。肉毒素注射只是延缓症状,要想根除只有手术治疗。所以,我们目前在临床上是将此项技术作为项技术应该作为手术前的测试或手术后的补充,而且治疗之后必须配合相应的康复治疗方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