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99

脑瘫功能康复治疗全程坚持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5-12-11   编辑:Dr.Eber

   0至6岁是脑瘫儿的黄金康复期,如不在早期进行恰当的功能康复,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就会固定下来。临床上相当一部分脑瘫患儿无法正常运动或者固定模式的肌肉活动使得肌纤维呈短缩状态,这就是其痉挛状态存在的标志,也是发生固定挛缩的主要诱因;同时他们还通常表现为活动减少以及不良姿势,又会导致挛缩进一步加重。

 
  作为一种永久性不可逆的疾病,痉挛型脑瘫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其痉挛症状和异常姿势会加重,导致严重的骨关节变形。因为痉挛型脑瘫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通过各种运动训练手法能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变形,降低肌张力,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消除或改善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在临床上,我们可以把出现痉挛的脑瘫患儿依据病情的轻重分为轻度痉挛、中度痉挛及重度痉挛三类。轻度痉挛患儿在静止状态下或作简单运动时,肌张力可呈正常或轻度增高;当作复杂运动时,肌张力会相对增高;做精细动作时会显得笨拙,协调性稍差;能发展有效的自动反应,病理性原始反射常较早消失,不易发现。患儿一般较少发生挛缩和畸形。
 
  中度痉挛患儿在企图运动时,或当平衡受到威胁须作出适当反应时,肌张力会明显增高。当从事较容易的运动时,肌张力保持轻度增加;但当作复杂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肌张力呈现明显增高。原始反射可能持续,但不像重度痉挛患儿那样容易被引出。他们能作出随意运动,但动作常显得迟缓、笨拙。在仰卧位状态下时会出现伸肌痉挛。
 
  而重度痉挛患儿全身肌肉处于高度共同收缩状态,当体位改变时,肌肉痉挛情况几乎无法改变。这些患儿由于严重痉挛阻碍了有效运动的发生,各种原始反射常持续存在。他们几乎显示不出随意运动。痉挛状态若不能改善,必然会发生挛缩和畸形。
 
  对于痉挛的脑瘫儿童,必须采取康复治疗及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与运动学治疗,前者主要包括热疗、水疗,肌电生物反馈,功能性电刺激等;而后者包括主动+被动运动,各种理学疗法(PT治疗),作业治疗(OT治疗)等。另外,还可以对脑瘫患儿进行适当的按摩,如放松肌肉以协助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被动到主动,由静力控制到动力控制,由借助控制到自我控制。训练融于游戏之中、音乐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患儿训练的兴趣。同时家长也要有信心、恒心,持之以恒坚持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当然,必要的时候的还应加以手术配合。目前FSPR术适用于痉挛型脑瘫及以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混合型脑瘫,通过对患儿脊髓神经的处理,全面调整过高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
 
  对于有需要者可在在FSPR术后配合二期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简单CPMMA手术),可将因痉挛导致的各种肢体畸形矫正得较为彻底,其整体功能很快恢复,一般一周时间就能明显见效。同时非手术部位的畸形也能因此而得到矫正,目前主要作为FSPR术后针对肢体已出现的固定畸形的治疗方式。
 
  我们目前在国内率先将“快速骨锚钉”运用在脑瘫二期手术中开展肌腱移位固定,提高了治疗水平,增加了手术疗效,相比传统的钢丝固定,“快速骨锚钉”具有稳定、牢固、精准、成功率高的优点,“快速骨锚钉”在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中的应用是脑瘫治疗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当然,对脑瘫患儿来说术后功能康复也很重要。手术后由于痉挛的解除、肌张力降低,患儿原本的肢体状态被改变,所以必须早日开展术后的肌力康复以恢复正常状态。这里所说的肌力训练以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腓肠肌为主。此外,姿势与平衡能力的训练、站立及行走训练都要注意科学的方法。
 
  同时强调一句,脑瘫患者的术后训练仍然要按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如果有疑问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保证患儿术后能得到较好的康复。我们知道,脑瘫术后康复中的功能训练对患儿有效在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至关重要,需要遵循先被动再主动的训练原则。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